时间:2025-07-27 17:53:26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近日,系列人物纪录片《身边的奋斗者》主题曲《奋斗才是肝胆》完成录制,在优酷等平台同步上线。这首由何成保作词并演唱、覃琳作曲的原创作品,以朴实歌词与真挚旋律,为纪录片中平凡奋斗者的故事注入了音乐灵魂,成为当下乐坛中聚焦普通人奋斗精神的一抹亮色。
三天五易其稿:让歌词扎根生活土壤
作为纪录片导演、词作者及演唱者,何成保对《奋斗才是肝胆》的创作有着清晰的定位:“要让歌曲像纪录片里的人物一样,带着烟火气,说老百姓的心里话。”为贴合“记录身边平凡人奋斗故事”的栏目宗旨,他在创作中刻意摒弃口号式表达,转而用口语化的笔触捕捉生活细节。
“为生活,我心忧,我心忧;为儿女、我情愁、我情愁”,开篇两句便直击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为柴米油盐奔波的焦虑、为家庭儿女操劳的牵挂,没有华丽辞藻,却精准戳中无数奋斗者的共同经历。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源自创作中的反复打磨:三天时间里,歌词五易其稿,在作曲家覃琳的建议下,歌词不断删减抽象说教,强化情感共鸣。正如何成保所言:“奋斗不是空洞的概念,它藏在每一次早起晚归里,藏在为家人打拼的每一个行动中。”
歌词中“一年年一岁岁,空想万事休;一**一步步,一勤收成有”的对比,更是用朴素哲理点透奋斗的本质。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用“空想”与“一勤”的反差,道出普通人对“踏实做事”的朴素认知。这种从生活里长出来的文字,让“奋斗”二字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
旋律与情怀共振:让奋斗者听见自己的歌
作曲家覃琳的旋律创作,为歌词注入了直抵人心的力量。不同于激昂高亢的“励志金曲”套路,《奋斗才是肝胆》的曲调带着淡淡的叙事感,前奏以小提琴与弦乐交织,如流水般铺陈出生活的底色;主歌部分节奏舒缓,贴合“心忧”“情愁”的细腻情绪;副歌“踏实去做事啊,平庸终究不凡”则以重复咏叹的方式,让旋律在鼓点声中积蓄力量,恰似普通人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沉淀出的韧性。曲谱呈现后,覃琳老师和他的爱人黄光秀,一个拉琴一个演唱,为编曲和演唱者提供了最初的启示。
编曲与配器的处理同样暗藏巧思:没有过度堆砌的乐器,而让各种乐器营造出温暖、鼓劲的氛围,间奏中加入的民间乐器元素,更让歌曲多了几分“烟火人间”的亲切感。这种“克制的抒情”,与纪录片中“不煽情、只记录”的风格一脉相承,让音乐成为故事的延伸而非点缀。
作为演唱者,何成保的演绎更添一层真切感。他的嗓音没有专业歌手的技巧性修饰,却带着经历过生活打磨的厚重与抒情——唱到“艰难困苦何惧”时的坚定,与“汗水换来笑颜”时的融情,特别是结束句的高亢激越都像是一位同行者在诉说共同的经历。这种饱含情感的歌声表达,恰恰让歌曲突破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让每个奋斗者都能在旋律中听见自己的故事。
平凡中的不凡:奋斗精神的时代共鸣
“咱老百姓啊,奋斗才是肝胆”,这句歌词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整首歌的灵魂”。“肝胆”二字,将奋斗从“生存手段”升华为“精神底色”——它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叙事,而是普通人面对生活时的坦诚与担当:为家人扛起责任是肝胆,在困境中不放弃是肝胆,于平凡中守初心是肝胆。这种对“奋斗”的重新诠释,让歌曲超越了一般主题曲的功能,成为一首属于普通人的精神赞歌。
专业音乐工作者在评价中提到,《奋斗才是肝胆》的价值在于“让奋斗精神有了音乐的表达方式”。在当下充斥着“捷径”“躺平”等论调的语境中,歌曲用“平庸终究不凡”“努力总能过关”的朴素信念,为奋斗者送上了一份真诚的肯定。它没有鼓吹“一夜成功”,而是赞美“一**一步步”的坚持;没有渲染“惊天伟业”,而是歌颂“为生活、为儿女”的平凡担当——这种对奋斗的“祛魅化”表达,反而让奋斗精神更具感召力。
随着《身边的奋斗者》纪录片的持续更新,《奋斗才是肝胆》将会被更多人听见。有观众留言:“歌词里的每一句,都像在说我自己。”当旋律响起,那些早出晚归的身影、为生活奔波的脚步、在困境中咬牙的坚持,都有了对应的音符。这或许正是音乐的力量:它不必惊世骇俗,却能在某个瞬间,让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感受到被理解、被看见的温暖。
正如歌曲所唱,“奋斗是希冀,奋斗是肝胆”。在这首属于普通人的歌里,我们听到的不仅是旋律,更是无数平凡生命在时代浪潮中,用双手书写的生命诗行。
图文:康 航
编审:池清波
主编:薛钦泽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