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14 09:58:27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新文网-北京讯(图文/王海军、刘胜、王蕊)2025年11月12日,在北京远望楼宾馆四层会议厅,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纪念王世英同志诞辰120周年。
王世英,1905年11月12日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1931年,王世英被中央军委派往南京从事情报工作,1933年调回上海担任中共上海中央军委委员,负责中央特科情报科与行动科。1935年任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代理书记,同时负责中央特科全面工作,他是中央特科最后一位负责人,也是隐蔽战线重要领导者之一。
活动开场时,央视原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用幽默诙谐的语气介绍了参加活动的嘉宾。
由于此次活动纪念的是一位隐蔽战线的先辈,所以嘉宾的姓名也以“隐蔽”的形式进行介绍。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毛主席、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王稼祥、徐向前、陈毅、叶剑英、林育英、陈赓、叶挺、黄克诚、左权、谢子长、罗亦农、澎湃、程子华、罗青长、吉鸿昌、汪锋、杨虎城、李克农、武胡景、刘仲华、刘鼎、南汉宸、邹韬奋、周士第、钱壮飞、郭沫若等100多位革命先辈的后代,及王世英的家人和从新西兰、美国、澳洲、山西、陕西、深圳、广州、上海等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
活动以采访王世英之子王敏清的一个短视频拉开了序幕。视频中,王敏清讲述了由于父亲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搬家的故事。他说,搬一次家就改一次名字,终于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要撤回延安。这时,王敏清问这次要搬到哪里,自己的名字又叫什么,父亲告诉他“你叫王敏清,以后都不会再改了”。那一刻,他激动地反复念着自己的名字。
▲周秉德
周恩来侄女周秉德作为主办方代表发言,她回顾了王世英和伯父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期相识,其后在上海、南京、北平等地一起从事中央特科和军委情报工作的艰险斗争,并讲述了周家、王家和沈家在几十年前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50年我的公公沈谦(沈钧儒长子)从上海调到北京任中南海门诊部的内科主任,1957年到中医研究院,王敏清(王世英之子)当时是中南海保健局局长,他们之间交往了一段时间。”周秉德说。
▲罗援
接下来发言的是罗青长之子罗援。他说:“我父亲罗青长曾赞誉王世英同志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为什么说他特殊呢,因为他党性如铁,意志如钢。”罗援还介绍说,王世英同志参加过中央特科的斗争,在十分险恶的环境下,为党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受到毛主席、党中央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不少老同志被康生污蔑为特务,而秉性耿直的王世英同志却挺身而出,依据事实和康生力辩,并用脑袋和党籍为蒙受不白之冤的同志们担保,遭到康生的记恨,康生竟在大会上污蔑王世英同志为特务。不久,毛主席召见王世英同志,心平气和的问:王世英呐,听说有人讲你是特务。王世英回答道:主席,我是不是特务,十年后再看。主席当时就说,你这个态度很好,真金不怕火炼。”于是,真金不怕火炼就成了王世英同志终身的座右铭。
▲王世英的孙子孙女 王小梅 王小选 王大选 王汀汀
李克农之孙李凯城,刘鼎之子刘文石,黄埔同学会许波,八路军研究会副会长王晓建,党史专家李海文,山西史志专家冯林平,山西省洪洞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家乡代表闫晋洪,中央特科后代张德溢等人进行了发言。
▲李凯城
▲刘文石
▲许波
▲王晓建
▲冯林平
▲闫晋洪
▲吕坚
▲胡小梅
▲张德溢
▲李海文
党史专家李海文发言时,激动地介绍说:“我原来是在周恩来研究组、中央文献研究所工作,编过周恩来的选集,看过王世英的档案,非常尊重王世英同志。”当时,她亲手把王世英同志的简历和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一些材料抄写下来,送给了王世英的家人。发言时,她动情地说:“我研究党史一辈子,今年82岁,常常被感动,我们的先辈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好日子,作为后辈我们有责任把这些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王大选
最后是家属代表王大选发言。他从家属的角度讲述了爷爷王世英诚实坦荡、肝胆相照、坚持原则、维护正义的品德。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上小学的时候,扔石头玩,不小心把一家裁缝店的玻璃打碎了,爷爷就让他自己做事自己当,给对方赔礼道歉,甚至还让他去当学徒赔偿损失的玻璃费。
▲陈昊苏
在发言环节即将结束时,陈毅之子陈昊苏即兴发言。他看到王世英同志1966年元旦写了一首诗,曾说道“漫长岁月中,斗争从未停”,便有感而发在现场写了一首诗《缅怀王世英同志》送给王世英的家人——
正气凛然赞世英
征程随党耀红星
艰难苦战初心烈
铁血雄风万古名
活动最后,以一首独唱歌曲《无名》献给所有默默无闻,奋斗在隐蔽战线的同志们。
主编:薛钦泽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