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18 21:16:03 来源:安徽金寨干部学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新文网安徽5月18日讯(文/宣自梅)由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创排的大别山红色题材民歌剧暨艺术党课《大别山之恋》在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光慈讲堂上映。该剧以大别山民歌为主要音乐元素,以金寨105岁老人为她的红军哥哥守候一生的故事和金刚台妇女排 “八姐妹”为原型,多角度塑造金刚台妇女排排长桂花的形象。通过桂花——送郎出征、 三年苦斗、痛失爱子、百年守候等一系列舞台行动,充分展示“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剧中融入了在金寨地区发生的革命先驱詹谷堂播撒革命火种、立夏节起义、红军北上抗日、妇女排三年坚守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革命史实,讲述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故事。
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爆发地,也是鄂豫皖工农红军的主要诞生地,从这里曾先后走出12支主力红军队伍。金刚台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被毛主席誉为“红旗不倒”。金刚台又名石额山,坐落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铁冲乡与河南商城县金刚台乡,主峰海拔1584米,西北蜿蜒至河南商城县,东北延展至金寨县铁冲乡,像一扇巨大的金刚石门,耸立在豫皖分界线上。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金刚台便是红军妇女排的主要活动场所和重要战斗地。《大别山之恋》剧中女主人公的一生,见证了大别山各个革命斗争时期的光辉历程,红旗不倒,金刚台永在。这不仅仅是历史的评价,同时也升华成为大别山人民心中的精神图腾。桂花失去了丈夫和孩子,是大别山人民牺牲奉献的集中体现;桂花对爱情的守候,是不忘初心的表述;桂花的百年守候,是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全剧以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为主要音乐元素,结合大别山民歌经典唱段《慢赶牛》《啰呵调》等音乐特色,体现大别山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说起大别山的红色爱情,不免要追忆几对让金寨人民自豪的革命伴侣。
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寨有10万儿女为国捐躯,走出了洪学智等59位开国将军,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金寨籍红军中走出了600多位高级将领,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是全国高级将领最多的县之一。其中,金寨籍红军中担任省军级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有200多位。另有地师级干部(含享受师级干部待遇)400多位。今天要说的主人翁之一就是金寨众多红军儿女之一的女红军林月琴,林月琴同志1914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一户小商人家,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总政治部干部部原顾问(按原副兵团职待遇)。林月琴同志1955年9月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在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被授予全军唯一的女大校。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她以89岁高龄去世。林月琴同志在小学读书时,受父亲和校长詹谷堂(中共党员)的影响,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思想进步,同情革命,向往着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为穷人打天下的革命者。1929年5月,参加了立夏节起义游行,显示了不凡的组织才能,被推举为县苏维埃儿童团指导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满腔热忱地投身于革命活动。同年10月,任鄂豫皖边区特委儿童局局长,组织儿童团员站岗放哨,维护治安,为根据地政权的巩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边区转移,"劳改队"解散,人员遣送回家。林月琴同志坚决跟着红军走,组织了一些命运相同的姐妹跟在红军队伍后面,帮助部队烧水、做饭、洗衣、护理伤员。进入四川后她们被编为红四方面军的一个分队,由林月琴同志负责。她的丈夫就是罗荣桓,共和国开国元帅,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为了共和国的建立,他出生入死,功勋卓著,其与夫人林月琴的爱情故事也颇具传奇色彩,被人传诵。在此之前,林月琴的第一任丈夫吴先恩,在彼此参加红军中认识并结婚,长征中这对新人相互勉励鼓舞,经历三过草地、两爬雪山的艰险历程终于胜利来到陕北,但这时丈夫吴先恩却要告别妻子,加入西路军踏上西征的路途。命途多舛的西路军最终全军覆灭,吴先恩也不见踪影,被误传已经牺牲,以为丈夫牺牲的林月琴伤心不已,看到她一个人独来独往,一些热心人有意给她介绍侣伴,这样罗荣桓走进她的生活中,1937年5月,两人结为革命伉俪。抗战爆发后,罗荣桓领兵奔赴抗日战场,这时林月琴的前夫吴先恩经过磨难奇迹般地回来了。经过毛主席等人的调解,吴先恩向林月琴表达自己的祝福,经过短时间休养后,也来到抗日战场的前线。兵戈铁马十余载,建国后的1955年,吴先恩同志同样因为功勋卓著被授予中将军衔。罗荣桓、林月琴、吴先恩这些革命前辈对待事业的忠诚和奉献、对待爱情的高风亮节,他们许多宝贵的精神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注;本文参考了有关报刊和网络资料)【作者:宣自梅,单位:安徽金寨干部学院(金寨县委党校)】新文网发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