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承 | 滚动 | 专题 | 特稿 | 头条 | 热点 | 人物 | 资讯 | 娱乐 | 传媒 | 教育 | 书画 | 房产 | 旅游 | 地方 | 健康 | 民生 | 公益 | 汽车 | 红色

红色基因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湖北经济学院“新锋火种”社会实践团队探访红安老区纪实

时间:2025-07-20 12:12:24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文网-湖北讯(图文/许利萍、江灵霄、张芯然)7月8日至10日,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新锋火种”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红安县开展了三天的调研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走访革命遗址、访谈非遗传承人、调研特色产业等方式,系统考察当地“红绿融合”发展模式,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在七里坪镇长胜街红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实践团队专访了红安大布非遗传承人黄珍兰。63岁的黄珍兰现场演示了传统织布技艺,详细讲解红安大布作为红军军装面料的历史渊源。她表示,虽然手工织布面临市场挑战,但仍要坚持传统工艺,她呼吁加强红色景点联动,通过文旅融合促进非遗传承。

在李天焕将军故里,一幅“铁锤砸乱旧世界,镰刀劈出新乾坤”的门帘格外引人注目。实践队员们驻足凝视,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革命先辈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68岁的叶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定喜向队员们介绍,近年来该村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将将军故居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他用毛主席的话勉励队员们“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的时候,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让游客带走红安故事的同时,也能带走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是我们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观音阁村妇联主席方莉向实践团队介绍,该村依托开国将军秦光远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红色旅游+绿色种植”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保护修缮将军故居、建设家书长廊等红色文化设施,同时配套发展民宿和蔬菜大棚产业,形成了文旅农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该村打造的“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教育基地,为游客提供红色文化体验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当地农户的年均收入有了明显提升。

三天的调研实践中,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红安县在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方面的创新做法。深刻认识到,红安的“红绿融合”不仅是资源叠加,更是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非遗传承需要活态保护,红色教育呼唤创新表达,产业振兴则需多方协同。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红安发展,以青年视角为革命老区转型升级建言献策,让红色火种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新时代光芒。

主编:薛钦泽

审核:薛成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关注新文网

  • 新文网编辑
    薛成毅


业务指导:中宣部老干部局书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支持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有新文网水印的稿件,版权均属新文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使用须注明“来源:“新文网”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投稿邮箱:china_xww@163.com
互联网反网络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新文网版权所有,是带有新文网LOGO水印文章
Copyright 2019 https://www.xww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