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6 13:31:47 来源:冯文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5年6月18日清晨,笔者收到好友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詹咏发来的一张照片。他正在重庆参观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并附言道:“一进一楼展厅,就被这块‘民主之家’的牌匾吸引住了。”
这块深枣红色的木匾,上书苍劲有力的“民主之家”四个大字,右侧题头“特生先生”,左侧落款“冯玉祥,一九四六年五月二日”。
看到“特生先生”这个题款,笔者立即认出这是冯玉祥题赠给鲜英先生的墨宝,因为鲜英先生的字正是“特生”。
这块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的牌匾,静静诉说着抗战时期那段风雨同舟的统战岁月,总是吸引着众多参观者驻足,品读这段凝结在木质纹理中的光辉历史与珍贵记忆。
“民主之家”牌匾
鲜英与他的特园
鲜英(1885—1968),字特生,四川西充县太平乡小木井鲜家沟人,出身贫寒农家。1907年,他受教于同乡先贤、辛亥革命元老张澜先生,就读于顺庆府(今南充)官立中学堂,从此与民主进步思想结缘。此后,鲜英历经军、政、商三界,曾担任川军高级将领、重庆铜元局局长、南充及绵阳地区行政专员等职,在当时的四川政坛颇具影响力。
特园,位于重庆上清寺西南、嘉陵江畔,是鲜英的私人宅邸,因其字“特生”,故以“特”命名。这座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园林式建筑群,融合了欧式风格与川北民居特色,布局典雅,花木扶疏,环境清幽。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有三处:
其中,“鲜宅”(鲜英居所),内有20余间房舍,主楼名为“达观楼”,彰显主人豁达开阔的胸襟;“平庐”,以八女鲜继平之名命名;“康庄”,以九女鲜继康之名命名。
鲜宅
抗战时期,各界人士一时汇聚于重庆。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时,鲜英正主持《新蜀报》。中共领导人董必武是最早与鲜英结交的,同年2月,经董必武引荐,周恩来亲赴特园拜访鲜英,直言相请:“当前时局紧张,中共代表团的部分对外活动能否借特园举行?”鲜英慨然应允。周恩来提醒:“此举恐有风险。”鲜英坚定回应:“一愿意,二不怕。”
自此,特园成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场所,民主人士、中间党派乃至国民党高层人士常在此集会,董必武盛赞其为“民主之家”。
值得一提的是,冯玉祥抗战期间曾长期租住特园康庄2号。《红岩春秋》2021年第3期“特园二三事”中写道:“康庄是特园的小建筑群。因为冯玉祥租了康庄二号,戴笠租了康庄四号,所以专门有一条汽车路。”
“民主之家”的题写时间
关于冯玉祥题赠鲜英先生“民主之家”的具体时间及背景,目前史学界存在两种主要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其为鲜英六十大寿贺礼。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丁英顺在其“‘民主之家’牌匾的沧桑岁月”中介绍:“当时冯玉祥租住在特园康庄。鲜英六十大寿时,冯玉祥用隶书**书写了‘民主之家’门匾以作贺礼,也表达了他一生追求民主、建设民主国家的美好愿望。”
然而,鲜英先生出生于1885年6月10日,六十寿辰应在1945年6月,而现存牌匾的落款时间为1946年5月2日,时间上存在近一年的差距。
冯玉祥素来重视友人生辰,且当时他正租住在特园康庄2号,与鲜英比邻而居,不太可能延迟近一年才补赠寿礼。因此,我认为,这一说法在时间线上存疑。
1950年,鲜英在特园留影
第二种说法是冯玉祥离渝前的临别赠礼。《红岩春秋》2022年第8期在题为“‘民主之家’木匾”中这样记载:“1946年5月,借住特园的冯玉祥赴宁前夕,书赠鲜英‘民主之家’。冯玉祥此举,既肯定了特园为民主运动的“大本营”,更寄望留渝民主人士在复杂政治环境中冲破重重困难,继续发挥特园作为‘民主之家’的作用,含义深刻。”
这一说法与《冯玉祥年谱》的记载吻合:1946年“5月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迁返南京时,冯玉祥经与当局交涉,交通部派给专轮‘民联’号,直驶南京。27日,冯玉祥携家眷及随员、卫士等启程离开重庆”。
我认为,祖父在返回南京临行前题词,既是表达对鲜英先生的感激,也是对特园这一民主之家的崇高礼赞。
综合以上史料分析,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这些仍需在未来的档案发掘或口述历史中继续考证,以更完整地还原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民主之家”木匾的沧桑岁月
关于祖父冯玉祥手书的“民主之家”题字何时制成木匾的问题,我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精品文物集萃》一书中找到了明确记载,记录如下:冯玉祥为特园题写的“民主之家”木匾,1946年5月2日冯玉祥书,1950年秋制匾,木,朱漆,长138厘米,宽65厘米,厚2.5厘米,左下阴刻“冯玉祥印”“焕章翰墨”,鲜英之子鲜继坚捐赠。
1950年鲜英在特园留影的大门上方匾额为冯玉祥书“民主之家”,左右挂张澜所撰楹联。上联为:“谁似这川北老人风流,善工书,善将兵,善收藏图籍,放眼达观楼,更赢得江山如画。”下联为:“那管他法西斯帝压迫,有职教,有文协,有政治党团,扺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
特园一角
“民主之家”木匾楹联为1945年张澜题,1950年鲜英书。长207厘米、宽50.6厘米,题款为庚寅之秋六十有六叟鲜英书。右下印章“家住嘉陵江上”“花甲五軨童”。鲜英之子鲜继坚捐赠。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精品文物集萃》中,关于“民主之家”的历史照片和文字相互印证,完整呈现了特园作为“民主之家”的历史风貌。
这块凝聚着民主革命精神的珍贵文物,与特园一同经历了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1979年,鲜继坚将该匾捐赠给红岩革命纪念馆,该匾现已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镇馆之宝。
冯玉祥所书“民主之家”四个遒劲大字,其承载的团结精神与民主理念,至今仍闪耀着时代光芒。
(作者系冯玉祥孙女冯丹龙)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