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承 | 滚动 | 专题 | 特稿 | 头条 | 热点 | 人物 | 资讯 | 娱乐 | 传媒 | 教育 | 书画 | 房产 | 旅游 | 地方 | 健康 | 民生 | 公益 | 汽车 | 红色

“文旅+科技”融合发展 95岁的重庆自然博物馆要让远古恐龙“活”起来

时间:2025-11-23 18:19:21  来源:陈发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陈发源)从早期的四川盆地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调查,到享誉世界的“合川马门溪龙”等重大发现与研究……九十五年来,重庆自然博物馆在恐龙等古生物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科研成果,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满分答卷,载入我国古生物发展史册。

1763867605000

会议现场

11月23日,“溯源·探新·致远”——重庆自然博物馆(中国西部科学院)创建95周年暨新馆开放10周年学术交流会在重庆北碚举行,来自全国博物馆界、科研院所、高校及相关行业的近300位代表齐聚山城,共同回溯重庆自然博物馆(中国西部科学院)95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新馆开放10年间的创新成果,并围绕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路径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历史回眸 见证西部自然博物馆事业发展

九十五载薪火相传,见证了一座博物馆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峥嵘岁月。

重庆自然博物馆坐落于重庆市北碚区,其前身为1930年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在北碚嘉陵江畔创立的中国西部科学院,开启中国西部科学研究的先河。

1763867430000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从抗战时期辗转迁徙的艰辛,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蓬勃发展,再到新时代的转型创新,重庆自然博物馆历经中国西部博物馆、西南人民科学馆、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等发展阶段,见证了中国西部自然博物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从早期的四川盆地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调查,到享誉世界的“合川马门溪龙”等重大发现与研究,重庆自然博物馆在恐龙等古生物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科研成果,载入我国古生物发展史册。

据统计,重庆自然博物馆累计收藏标本20余万件,馆内‌珍藏着‌上游永川龙、‌许氏禄丰龙、江北重庆龙,以及‌从抗战烽火中抢救出的众多珍贵标本,成为长江上游地区自然历史研究的重要基地。

2015年,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在缙云山下建成开放,以“根抱石”的建筑造型,诠释着文化包容与自然生长的理念。馆内开设“贝林”“恐龙”“重庆”“地球”“进化”“环境”六大主题展厅、8000余件展品,向大众系统讲述“地球·生物·人类”的宏大主题。

1763867448000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

发展至今,新馆已形成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与交流展览相结合的展览体系,涵盖动物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矿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藏品体系,在地方科普教育、促进自然资源研究与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馆开放十年来,博物馆荣获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奖,创新推出“科学之夜”“科学小侦探”等品牌活动、“全息动物园”数字展览以及“巴渝文物”数字化应用,让馆藏资源“活”起来、“动”起来。

十年新馆砥砺前行,书写了一座博物馆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当代篇章,见证了博物馆从“物”的守护向“人”的服务、从静态展示向动态传播、从单一功能向多元融合的华丽转身。

1763867472000

重庆自然博物馆举办博物馆之夜活动

文旅+科技 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大部署,为推动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庆自然博物馆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自然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机构,是推动“文旅+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正在以更高站位谋划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讲:在科技赋能方面,依托馆藏亚洲保存最完整的肉食龙——上游永川龙、中国首具自主装架的恐龙化石——许氏禄丰龙等珍贵资源,加快藏品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大力运用VR体验、数字孪生等技术,让远古恐龙“走”出来、让静态标本“讲”故事,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

1763867497000

开展科普体验活动

在文旅融合方面,依托古生物化石、珍稀动植物标本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研学产品、沉浸式体验项目,主动对接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为一座馆,赴一座城,提升博物馆的旅游吸引力。

在文化供给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发差异化社教课程,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普通市民的文化客厅,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此外,‌以《“自然科学小侦探”——线上线下融合科普教学探究(1-3季)》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改革发展案例为契机,持续探索科普教育创新模式,进一步丰富优质文化供给,推动博物馆服务提质增效。

携手同行 为博物馆发展注入新动能

回溯九十五年的发展历程,重庆自然博物馆始终把合作作为引领突破疆界、拓展影响力的核心引擎,与同行共享馆藏资源,让标本走出库房,走进更多科学殿堂,让珍贵文物“活”起来。

此次会议还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重庆自然博物馆与来自全国的二十家顶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文博单位及企业达成多项重要战略合作,开启“馆际协同、馆校联动”的崭新篇章。

1763867743000

签约仪式

在馆际合作方面,与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等多家权威机构共同签署了科研资源共享与联合研究协议,将推动标本数据互通、学术交流互访与专题项目共建。

馆校合作环节则与西南大学等教育机构携手,创新构建“展厅课堂双师制”教学模式,实现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1763869700000

标本捐赠仪式

会上,还举行了标本(展品)集中捐赠仪式,多家单位及个人向重庆自然博物馆捐赠了包括现生动物、植物、古生物、地矿、陨石类标本,丰富了该馆在相关领域的馆藏与研究序列,为博物馆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763867770000

主旨报告会

大会期间,专家学者围绕“致敬先贤·薪火相传”“智汇未来·质领新程”等主题开展了主旨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自然博物馆事业百年发展脉络,重点探讨了老一辈科学家在艰难岁月中展现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与创业气魄,为新时代博物馆建设提供了精神指引。

在平行学术会议上,专家学者们聚焦科技赋能、展览叙事创新、馆藏活化等关键议题,分享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模式转型等前沿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多元路径。

1763867646000

展览开幕

此外,作为本次会议重点推出的《“猿”宇宙——灵长类家族的非凡世界》展览同步开幕,该展览以身份共情理念重构观展体验,构建“认知-溯源-共情-行动”的完整内容体系,聚焦全球灵长类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存现状,融合跨文化符号与生活场景,实现科学传播与公众情感共鸣的双重目标,是国内首个系统全面的灵长类深度参与型特展。

重庆自然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高碧春表示,本次学术交流会系统总结了重庆自然博物馆95年来的发展成就与十年新馆的创新经验,为未来自然类博物馆的转型与升级指明了方向。重庆自然博物馆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科技赋能、展览创新与教育融合,积极谱写中国自然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陈发源

审核:薛成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关注新文网

  • 新文网编辑
    薛成毅


业务指导:中宣部老干部局书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支持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有新文网水印的稿件,版权均属新文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使用须注明“来源:“新文网”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投稿邮箱:china_xww@163.com
互联网反网络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新文网版权所有,是带有新文网LOGO水印文章
Copyright 2019 https://www.xww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