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承 | 滚动 | 专题 | 特稿 | 头条 | 热点 | 人物 | 资讯 | 娱乐 | 传媒 | 教育 | 书画 | 房产 | 旅游 | 地方 | 健康 | 民生 | 公益 | 汽车 | 红色

妙手著禅风 明心境自高一一高济民其人其画

时间:2021-03-19 14:41:58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文网重庆3月19日讯(图文  任东升)阳春三月,惠风和畅,陪众艺友来到风光秀丽的好望山,拜访心仪已久的著名画家高济民老先生。

是时,好望山风和日丽,桃红莺飞,高济民正在其名为《望山居》的画室中凝神静气,挥毫泼墨一幅丈二的《十八罗汉图》。当我们站在这幅以形聚神,以神传逸,形神兼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巨作前,望着眼前已经稀龄之岁,还在勤奋耕耘的高济民老先生,心中顿生无限崇敬。

高济民成艺较早,以擅画禅意人物久负盛名,在艺界享有“高罗汉“美誉。数十年来,他能在艺术领域走出一片天地,成就瞩目,与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1939年,高济民出生在陕北黄河岸边的一座古城葭县,这里虽然荒凉贫瘠,沟深梁高,生活贫穷,但文脉厚重,古迹众多。不仅有闻名遐迩的白云寺、香炉寺等寺庙,还有彪炳史册的红色革命史迹。

抗日战争期间红军长征转战陕北,毛主席率领的中央机关就住扎在此地,伟大的渡江战役就是毛主席在此布署指挥的。这里百姓生活虽然贫穷,但他们精神很富有。喝黄河水长大的人们,不少都是耕读人家,饱腹诗书,脍炙人口的《东方红》歌曲就是出自这里的一个放羊汉之手。

高济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沐雨熏风成长的。加之从小受其擅医嗜画的父亲影响,与其敏而好学的文化积淀,为他日后走上艺术之路打下了良好根基。

13岁那年,他随姐姐来到武汉军营读书,追求艺术的愿望更加迫切。初中毕业时,他了解到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开设有素描课,毅然报考了该校。果不其然,四年学习下来,打下他入门水彩、素描、造型的基础。

之后,他参军入伍来到了部队,被分配在文化部门。那时部队要创作一批反映军人生活题材的绘画作品参加全军美展,高济民之前对油画、水粉画丶版画多有涉猎,唯独没画过国画。恰好此时黄胄、刘继卤、邵宇、林楷、等一批国画大师来到他所在部队体验生活,组织上安排高济民负责照料他们,命运之神真的眷顾了他,成就了他。在与这些大师们朝夕相处的两年时日里,高济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每日观摩临池创作,聆听大师教导,并有幸认识黄冑大师,观摩他亲笔作画,从此视野大为开阔,画技得到长足进步,创作了国画《指路明灯》入选全军全国大展。尔后,接连创作了巜杨开慧》和《雷锋的故事》连环画,相继被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初露头角,引起关注。

70年代未,高济民从部队转业至重庆出版社任美术编辑,后继任美编室主任,际遇再次为他艺术升华提供了舞台。在此位上,他一边从事美术编辑,一边从事连环画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幸成为中国连环画研究会首届理事,跻身全国第一线连环画家之列,并被重庆出版社评为美术高级职称。由于他质朴淳厚,谦恭以诚,得到老一辈艺术大家王朝闻、牛文,晏济元等人热忱邦扶,艺术修为更加精进,成为重庆艺术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画家。

禅画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形式。它与中国文人画结有不解之缘。禅以静为大美,静体现在和谐丶自然之中。中国历代出现了不少把禅与画结合的人物,如唐代的吴道子,明代的赵孟頫丶清代的石涛等大师,均有不少禅意画之作传世,令人叹为观止。

九十年代初,高济民开始涉猎禅意画的创作。他认真研悟古人留下的佛教禅意人物画,把创作当作对禅学的体验,当作静化自已灵魂的过程。为觅佛学真谛,他攀峨媚,登九华,上武当,游普陀,神游全国名山古寺,沉浸其间。最让他终身难忘的是九十年代的一次游历。那年的一天,他与几画友游九华山时,有幸与高僧惟和法师结缘。夜深相邀,促膝谈禅,惟和法师的一句“两手把大地山河捏扁搓圆洒向空中毫无色相: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入肚里放出光明”的禅联,令高济民醍醐灌顶。当亱,一轮明月高悬,天清气朗,万籁俱寂,高济民伫立九华山云端高山之颠,正念即定,渐得自在,霎时顿悟。返渝后,他心念神驰,笔耕不辍,步入了灵魂与宇宙两境相映、物我两忘的华严世界,进而在禅意人物画创新和拓展方面渐行渐远,取得了不俗成就。

高济民的禅意人物画,师法梁楷、贯休,以禅入画、离形得似,拨墨写意,别出心意,自成一格。多以佛界罗汉为题,既坚持对传统文化的独白,又有对罗汉形象全新的阐释,生活气息浓郁,时代感和时代性皆见强烈。无论是智度无极的佛神、退隐江湖的渔翁丶憨态可掬的童子;或是婀娜多姿的汉唐仕女,威猛彪捍的钟魁,无不性格鲜明,光彩照人,典雅装重,高情逸致。因此,他的禅意人物画很受市场追捧,曾先后在重庆淳辉阁和市文联美术馆、广州集雅斋、日本青森、美国矽谷国际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不少作品被国内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收藏,他的巨幅《十八罗汉图》还被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就连普通老百姓也为能有他一幅罗汉图为荣。

在潜心于禅意画耕耘的同时,高济民还醉心于禅诗的创作。他的禅诗取决于禅画,画配诗,诗配画,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明心见性,品高境远。观赏他的禅意画,常常会使人如临其境,“不问红尘事,心明境自空"。

高济民先生是一位对艺术非常严谨挚着丶不懈追求作品极至和完美的人。为让题画的字与所绘之画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他苦习汉隶唐楷,深钻历代碑帖,练就了一手遵法有度,气格高古,敦厚朴拙,独具禅风佛韵,与绘画作品珠联璧合的好字。

诗好,画妙,书精,为中国古代艺术家的至高追求,三者皆能者,古来少之。高济民近年来在诗书画三者结合上渐入佳境,迈入大家风范,绝非突入其来。画为积淀,禅促诗成,是他多年来艺术人生的修成正果,是他对生命、对万事万物穿透的智慧后,达到了空灵丶明净的境界折射。

他在诗《超然》中写道:“仰观宇宙参法门,目视超然寻常中,绮眉霞目阿罗汉,一拳打破古今风“,充分揭示了他的艺术理想。

心中常有善念,人生才会超然,艺术才会超然。高济民老先生做到了超然。因此,他的人品画品都卓尔不群,为世人推崇,为世人仰慕。

济民老先生今年已八十一岁了,人艺能达到此境地,实难得之。敬祝济民老先生寿高艺长,灵光无极,永放光彩。

文/弘仁

编辑:薛成毅

审核:薛成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关注新文网

  • 新文网编辑
    薛成毅


业务指导:中宣部老干部局书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支持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有新文网水印的稿件,版权均属新文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使用须注明“来源:“新文网”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投稿邮箱:china_xww@163.com
互联网反网络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新文网版权所有,是带有新文网LOGO水印文章
Copyright 2019 https://www.xww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