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承 | 滚动 | 专题 | 特稿 | 头条 | 热点 | 人物 | 资讯 | 娱乐 | 传媒 | 教育 | 书画 | 房产 | 旅游 | 地方 | 健康 | 民生 | 公益 | 汽车 | 红色

张川耀:神乎其技 非遗烙画 匠心致远 --观周大钟先生“烙画”有感

时间:2025-10-12 10:25:10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他为“魅力重庆”增辉添彩

图文/张川耀

“烙画”,又名火针刺绣、火笔画、烫画,既是民间工艺又是美术作品,两汉时兴,汉光武帝曾封为贡品,明清达鼎盛。宋徽宗执导编纂的《宣和画谱》,清乾隆皇帝主持编纂的《石渠宝芨》可觅踪影。

以火为墨、落笔成形,以棕色为基调、具有年代感的“烙画”很难把握,非常耗工费时,一度濒临绝境。改革开放后为发掘和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将“烙画”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各地下大力予以保护扶持。为让这一古朴典雅、先贤创造的艺术奇葩焕发生机,周大钟先生以常人少有的执念,发奋努力追寻非遗足迹,弘扬传统文化,给“魅力重庆”增辉添彩,成就斐然。

大钟先生为人豪放、心思缜密、勤学善思、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铁路食堂当厨师时,他不甘平庸无师自通学会用萝卜、苤蓝、洋竽、南瓜等食材雕花摆盘,营造氛围提高了宴席档次;他那半尺长的“大刀烧白”,色香味形俱佳,备受称赞,每每成为宴席“保留节目”必上佳肴;他下功夫反复改进烹制出的“鸡哈豆腐”“肥肠竽儿鸡”“特色粉蒸肉”“大钟牌火锅底料”,麻辣鲜香味道别具,深受职工们喜爱。

十多年前退休,到底干点啥?经过深思熟虑,结合自身文化底蕴,对艺术的钟情、执着和热爱,大钟先生慎重选择和决定,重拾儿时绘画爱好,把后半生倾注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烙画”上。他北上南下、东出西进拜访名师,在图书馆、博物馆钩沉索隐寻觅范本,同时稍无声息计黑当白,一边打底夯基、一边刻苦练习素描写生、钻研图式构成,反复探索墨色基理,改革烙画工具。

大钟先生心无旁骛、痴迷投入、笃志探索,以超强的悟性和执念迅速脱颕,从一个门外汉逐渐达到炉火纯青,成为匠心致远、“烙技”全面、更胜于蓝的“烙画师”,非遗文化的传播人、领军者。个中甘苦从他出类拔萃的高超技艺、高难度大尺幅佳作诞生,社会欢迎、专家认可、藏家喜欢便可窥一斑。

四年前我在重庆临江门魁星楼文化交流展上初见“烙画”,不知就里,恰见有人现场演示,围观者走了一拨又一拨,惟我这白眉老翁,怀着极大兴致、不顾疲乏驻足观看。见烙画者把电烙铁式的烙笔通过控制温度和力道,根据作品图式,用不同形状的烙具在宣纸上快慢顿挫、拖拽点染、勾勒皴擦……,力重色深、力轻色浅,通过“碳化″,画面呈现出焦、干、润、浓、淡五色层次,我见这个“活路”除必须具备水墨丹青基本功,还更是考耐心、考细致、考毅力、考眼光、考手感。

见惟我看得如此仔细投入,从而得到烙画者尊重好感,始认识重庆非遗传承人--“烙画”周大钟先生。摆在展台、挂在展厅的作品,是他刻苦钻研、精雕细“烙”的部分作品,小品有花鸟、蔬果、人物、房舍等,大件有山水林泉、故城遗韵、抗战英雄、飞天仕女等皆匠心独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若不是亲见,很难想象这是用电烙铁“烙”出来的艺术佳作。

见我如此专注,初见便豪爽问我喜欢什么画,我有意考考他,说我是下浩人,下浩后山有一座“望城亭”毁于特殊年代,你能不能“烙”。他一听说是消亡的古迹,以极大兴趣忙问先生有照片没有,随即我将手机里储存的照片发给他,见后他豪爽地说半月后“交卷”。大钟先生是个重情重义、十分守诺的人,果不其然,半月后他把一帧几乎与照片无异,用38X38卡纸烙成的“望城亭”送到我家。恰好我著《故城遗痕》一书正在编辑中,欣喜作为《亭子山上扬眉吐气、庆胜利脚踩膏药旗》那篇文章的精彩配图。

时下大钟先生成天忙得“脚打后脑勺”,他不仅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的“烙画”导师,除排课时间,不是应邀到社区、到学校给各个年龄段的爱好者讲学、示范、体验、指导,就是被调遣穿梭在成渝等城市间,奔波于各种大型展会,向中外嘉宾展示、表演非遗出神入画传统艺术--“烙画”,从而成了重庆传统艺术的一张“闪亮名片”“非遗传人”。

在重庆通过大钟先生等的不懈努力、开班讲学、亲身指教,将过去只是小众参与的非遗“烙画”,像滚雪球一样成为大众参加和喜欢的高雅传统艺术。只有入夜他才能静下心来创作,精心烙制亮相展品,完成高难度预约订购的大尺幅作品,而今大钟先生的烙画技艺日臻纯青,他的作品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国內藏家拥趸到海外宾客赞扬。

“烙画”,那怕是制作一幅小品都极其不易,需要6至8个小时,若要烙制大尺幅的作品那就更加耗时费力,稍不留意,若是心不专,手感、温度把控不好,把宣纸烫穿,那就前功尽弃。就以三尺整纸为例,画家用毛笔绘一幅水墨丹青,繁复精细点的两三个小时,若是写意半个小时便可一气呵成,创作思维皆连贯一致。烙画却是慢工细活,好比用工笔绘画、绣娘绣花,必须专心致志、精雕细琢,创作必需预先绘出水墨或素描稿,然后再按照画样烙制,同样三尺整纸幅面,简约点的至少一周时间,繁复重要的作品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擅动脑、爱琢磨、不甘平庸、勇于担当,是大钟先生的性格特征,为了提高“烙画”的质量和效率,他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冥思苦索、研究史籍、拜师问道、反复试验,加工制作了细针、偏平、双勾、圆弧、直角等专用“烙具”20余种,而今大钟先生不仅能在宣纸,还能在木板、竹筒、皮革、塑料等画材上烙画。

大中先生虽已年过古稀,但仍然不甘平庸,给自己加压,拓展“烙画”跨度、提高“烙画”水平、培养更多“烙画”爱好者、让非遗“烙画”进入千家万户,他以别样的气度和情怀,涵养中华优秀文化并与时俱进。而今大钟先生不少作品格调高雅、想象丰富、意境优雅、形神兼具。而今花鸟鱼虫对他来说那简直是信手拈来,山水、人物、遗迹也能熟练驾驭。他关注社会、留意身边大事,努力创作具有时代影响力和人文价值的作品。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仙逝,他夜以继日烙制出《一粒谷种济苍生》以示崇敬缅怀。

出道至今大钟先生已经烙制各类作品近千幅,被渝中区文旅委授予非遗“烙画”代表人。他的“十七门系列烙画”获重庆市政府“外事好礼奖”,由渝中区推荐参加广东大湾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创联展获好评;“重庆周氏烙画”被邀请进入寸滩保税区“重庆国货精品贸易中心”展销;2024年参加“成渝手作”产品外包装设计大赛,荣获非遗礼品设计展赛优秀奖……大钟先生说自爱上“烙画”,实现了人生价值,受到社会尊重、心里充实、老来有为,精神有寄托,虽然苦和累点,但身心愉悦无比快乐。

2022年8月21日,正值新冠肄虐,北碚歇马虎头村突发山林火灾、火势凶猛、过火面宽、山路崎岖、坡陡路窄、灾情严重、情势危急,先进灭火设备和人员根本运不进去,在扑灭山火的战斗中,充分体现了重庆人的临危不畏、勇往直前。燃烧五天五夜的大面积林火,灭火一线出动部队、武警、消防、志愿者达1.5万余人。

大钟先生被以“龙麻子”为代表的千余名志愿者骑手,驾着自己的私家摩托车,有的放弃挣钱养家、有的放下照顾病中父母、有的放弃婚期……奋不顾身、明知危险、偏向火灾现场奔驰,一趟又一趟把灭火人员、装备、生活物资抢运到火灾现场的场景事迹感动,他决定用“烙画”展现“烈火逆行”的英雄。

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大钟先生用10天时间赶制出大尺幅“烙画”《偏向虎山行》,用画面诠释了在那场滔天林火中重庆人的责任担当,火情就是集结号,他用有温度的烙笔,记录下重庆人的高光时刻。每有机会参加画展和对外交流活动,大钟先生总是带着这幅“烙画”展出,人们一眼就能读出重庆人坚韧忠勇、顽强敢拼的城市精神,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赴汤蹈火的公民意识。

今年是民生轮船公司成立百年,抗战胜利80周年,与卢作孚共同创建民生轮船公司的郑东琴逝世一个甲子。为了纪念郑东琴先生为实业兴邦鞠躬尽瘁,一以贯之担任民生公司董事长整整30年,率领民生轮船公司在抗战物资、人员抢运和建国初期为恢复经济建设“公忠体国、造福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郑公”,大钟先生根据《重庆晨报》的报道,精心烙制了三尺整纸《民生公司的缔造者掌舵人--郑东琴》以茲缅怀。

2025年8月20日,应邀指导重庆篮球的国际篮球**、四次与队友合作夺得NBA总冠军的斯蒂芬.库里,为避免狂热的球迷围观堵截,夜访重庆渝中区十八梯“山城记忆馆”。站在“烙画”《山城旧颜》展台前,库里问这是什么画?这是那里?陪同翻译说这是您参观过的通远门、湖广会馆旁的东水门和百年前长江、嘉陵两江交汇处,被城市更新,已不存在的古老朝天门,而今被周先生用“烙画”再现。见库里如此喜欢故城和“烙画”,在现场展示“烙画”技艺的大钟先生,慷慨将三幅“烙画”相赠,借库里之手将中华优秀、奥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带到美国,向世界传播展示。

作者:原《现代工人报》社社长

审核:薛成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关注新文网

  • 新文网编辑
    薛成毅


业务指导:中宣部老干部局书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支持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有新文网水印的稿件,版权均属新文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使用须注明“来源:“新文网”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投稿邮箱:china_xww@163.com
互联网反网络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新文网版权所有,是带有新文网LOGO水印文章
Copyright 2019 https://www.xwwnews.cn/